作者:admin 来源:???更新时间:2009-11-27 10:19:50 字体大小:
【?大?中?
小?】?打印
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企业债发行主体间的互相担保问题。今后,“互保”型企业债可能难以通过发改委的审批。此外,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地方政府与城投公司的投融资方式及未来偿债能力等问题。
一位债信评级人士表示:“企业互保不需支付担保费,却有了担保增信,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并不能缓释风险。这本是一种不太合理的行为,但仅仅叫停互保,还可能会出现数个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的‘担保圈’。”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连环保,容易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难以分辨其风险;如果经济下行时企业出现问题,容易引发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较大风险。
目前,在银行信贷、商贸流通中形成的“担保链”或“互保怪圈”,已经让相关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十分头疼。
一位债市承销商人士表示:“此前,中央国资委原则上不支持央企发企业债时进行互保,有些地方政府如重庆也不建议所属企业互保,但如果当地政府对互保没有意见,发改委审批时一般不会因为互保而卡住不过。”
今年前五个月,地方政府下属的投融资平台在财政补贴和担保的支持下,发债约600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倍。所募资金主要用于城市路网项目、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项目等建设,部分缓解了地方政府投融资难题。同时,这也暴露出了地方财政在此轮投融资扩张中,财务杠杆攀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