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大建设、大管理、大创建、大提升”战略思路,成立了专题调研组,以“提升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为课题,开展了推进城市建设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提升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整体功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明显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实现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宜居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虽然,我市城市整体功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城市规划体系尚不完善,老城区改造动力不足,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人居环境质量较差。二是基础建设欠账较多,市政设施相对匮乏,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区建设标准不高,服务设施急需完善。三是城市设计缺乏特色,城市内涵亟待挖掘。四是城市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交叉,体制不顺,缺乏合力。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记者建议: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完善规划,科学引导设施建设。其次,多措并举,加快老城改造步伐。要把老城区的改造纳入总体规划,坚持“整治、提高、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机制,加大新区建设力度。要完善新区项目推进机制,增强城市经营意识,增加新城区人气。加强调控,完善街道社区功能。对社区用房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加大社区建设资金调控力度。
第三,充分挖掘宿城的文化内涵,着力塑造城市的特色。要因地制宜,挖掘宿城的优势,做足宿城生态、文化两篇文章。要把书画、奇石、马戏、旅游、楚汉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打造城市形象,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要在主干道、广场增加雕塑建设,彰显宿城文化内涵。做足、做好“水”文章,充分发挥新汴河、沱河流经城区的自然优势,搞好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沱河入城,设计要大气,河道要拓宽,水位要提高,滨河开发建设品位要高,水系综合治理要注重治本,努力实现沟通水网,纳河造湖,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亲水”城市。
第四,理顺关系,推进建立城市建设新机制。要调动政府各个部门的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交通、水利、土地等部门的力量,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权利下放,充分发挥区、街道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保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将主城区的建设工作分解到区、开发区,提高其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中直省直大单位、银行、社会个人参与城市建设。抓好城市土地资本经营,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和实施统一的城市管理模式,对市、区两支城管队伍进行统筹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执法和管理的效能,构建完善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我市城市整体功能在健康、科学、持续发展的步伐中,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本报记者 张涛